English

琴声满碧霄忠魂感乾坤

1998-01-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 庆 我有话说

从来没有一部影片像《一曲难忘》这样在苏州大学15000名大学生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连续数周,这部五十年代的音乐传记片,以其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深深地吸引了苏大的青年学子们,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1997年11月28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听取苏州大学负责人汇报工作时,特地送给该校一盘《一曲难忘》录影带。李岚清说:“要全面提高全国500万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学、艺术修养。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这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教育,需要补课。因为他们都是跨世纪的人才。先从欣赏交响曲开始,它是音乐殿堂中最高雅的艺术。”李岚清同志对苏州大学的书记周炳秋、校长钱培德说:“十七、十八特别是十九世纪出现了成百上千音乐家,让学生了解那些音乐家,有选择地编一些他们的小传,说明他们的地位、贡献、代表作,让青年知识分子熟悉他们。交响曲未来的听众就是现在这些大学生,综合性大学有这个条件,要探索一下。你们做做工作,先编一些教材。我向你们推荐的影片《一曲难忘》,我40年代看过,到现在还一直映在脑海中。剧情、表演等等都非常动人,很有感染力。我送你们一盘录影带,可以让师生们看看。”

李岚清同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教诲,令苏大的书记、校长精神为之一振:一部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教育意义的好影片不正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吗?

每年的十二月是苏州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而今年的主线最为明确———组织观看《一曲难忘》,把中央领导对苏大的关怀落到实处,并组织广大师生观后畅谈。

“我不在沙皇的屠夫面前演奏。”“记住,这是波兰的泥土。”“一个天才变得伟大时应该更接近人民,用自己的才能竭尽全力地去为他们战斗。”《一曲难忘》中音乐大师肖邦朴实而响亮的语言深深地震撼着荧屏前的每一位学子。

“始料不及”是校领导对这次观看产生的轰动效果的最直观评价:大大小小连续30余场播映场场爆满,有些人一连看了好几遍;座位不够就站着看,没有人中途退场;不同规模的座谈会上人们的发言争先恐后;演讲活动由班级到年级到学院到全校;收到征文3000余篇,让评委老师深受感动。

“一曲难忘,难忘的是那优美的旋律和肖邦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如果说肖邦是因为他的优美的钢琴音乐作品而名垂青史,那么他作为一名爱国者的伟大品格更值得我们敬佩。”研究生部的王淑华说。

“爱国主义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度有其不同的内涵。《一曲难忘》让我们领悟到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使命,需要付诸行动的使命。肖邦用他的音乐去拯救祖国,实现自己的爱国使命。我们也不能把爱国主义当作空泛的口号,我们应当用爱国主义支撑起信仰的天平,关切祖国的每一个需要,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奋斗。”外国语学院的王唯嘉同学说。

苏大文学院副院长王尧博士认为:“这部影片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说明在当代青年学生中有着现实和潜在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基础,《一曲难忘》的主旋律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合拍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需要在相应的高品位、高层次上进行,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育的针对性问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创造出一批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傅大有对记者说:“肖邦虽是波兰人,但其爱国主义的品格和风范是共性的,同样能够激起中国大学生们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力量。影片《一曲难忘》通过优美的旋律抒发情感,展示主人公爱国者的情怀,把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深刻内涵包容于这一艺术形式之中,使人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的力量,既陶冶了情操又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广大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们能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生产好的精神产品,在展现艺术性的同时,将高尚的思想内涵展示出来。”

傅大有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已将这次演讲和征文中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汇集成册———《爱国者的情怀》正式出版。同时开始组织专家编辑一些小册子,对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生平、风格、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和作品背景加以介绍并作为教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